top of page

媒體專訪

文章類別:

專訪 EVOASIS:如何用「超級綠洲」打造城市能源節點

EVOASIS 在內湖堤頂大道啟用「超級綠洲」旗艦站,選址交通樞紐,展現其深耕都市電動車充電市場的決心。

​日期:

2025年7月31日 星期四

EVOASIS 在內湖堤頂大道啟用「超級綠洲」旗艦站,選址交通樞紐,展現其深耕都市電動車充電市場的決心

  

台灣本土充電品牌 EVOASIS 在 7/18 堤頂大道交流道附近的「內湖堤頂大道超級綠洲」正式開站,而這個超級綠洲從選址、建設,到提供的服務,對於 EVOASIS 來說,都不止是一個超充站那麼簡單,EVOASIS 也選在這裡作為第一個與共享汽車合作的場地,可見其重要性。


對此,INSIDE 特別專訪到 EVOASIS 的董事長陶百群 Patrick 與副董事長鄭旭捷 Calvin Cheng 來解說,如何看待堤頂大道這個「特殊佈局」的。


「我們希望,就算你是開油車的人,經過這裡也會看到原來電動車的未來是這個樣子。」EVOASIS 董事長陶百群這麼說。


從選址開始就是硬仗:為何要開在堤頂大道?


他形容堤頂站是品牌「在台北打第一場硬仗」的場域,不只是提供電,更是展示技術與價值觀的門面,而選址內湖與松山交界的交通樞紐,也不僅是技術配置的考量,而是要讓這場「都市可見的轉型」,進入市民日常生活的動線。


這樣的選址並不容易,都市土地昂貴、法規層層綑綁,加上周邊居民對燈光、噪音的抗議風險,一個快充站要蓋在都市裡,是一場不折不扣的「逆風建設」。陶百群坦言:「你不只是要找到建地,還要請得到大電,還要能拉線,還不能影響鄰里生活,這跟郊區蓋站完全不同。」


但也因為如此,EVOASIS 選擇從都市做起,堤頂超級綠洲不只是技術展示場,更是一種對城市生活方式的回應。


他們從空間開始改變想像,除了基本的雨棚與照明,還為鄰近土地公廟粉刷牆面、清除壁癌、協調管線,就是為了讓場站不只是「充電的地方」,而是城市一角,可以停留、安心、舒適。


這樣的「轉場思維」也來自他們對使用者行為的細緻觀察。「很多人插了電,就回車上吹冷氣、滑手機,」陶百群笑說,「所以我們就不急著蓋咖啡廳或商店,反而希望空間是可變的,有彈性。」當流量成熟、使用習慣穩定,他們考慮引入移動咖啡車,甚至異業合作活動——但不是一開始就滿載,而是給空間保留想像。


覆蓋生活圈:從信義到士林,10 分鐘一站的理想距離


堤頂站的另一個隱藏策略,是選址在橫跨內湖、大直與士林生活圈的交界點。「它等於是內湖的一個入口,從松山、信義過來只要 10 分鐘,士林經堤頂橋下交流道也是順暢可達,」陶百群分析,「這種點,不只是車多,更是『日常會經過』的地方。」


這對電動車主意義重大,在北市住宅密集區,不少人受限大樓停車位條件,無法裝設家用樁,陶百群表示:「當你家裝不了電,那你希望出門五到十分鐘內可以找到快充點,而不是要開去外縣市。」堤頂站正是為了這群「都市不能充,但想轉電車」的潛在族群所設。


EVOASIS 的中長期願景,是讓這類點位「五分鐘一個」,副董事長鄭旭捷補充:「我們內部希望每個行政區都至少有一個超級綠洲,讓電動車充電不再是麻煩,而是如影隨形的生活選項。」


Plug & Charge 已上線,車端技術仍待跟上


在技術端,EVOASIS 已完成 Plug & Charge 隨插即充功能的部署,只要車端支援,插入充電槍後即可自動認證與計費,但陶百群也下了一個但書,目前只有少數本款支援這規格,他說道:「我們站端都 ready,但車廠的配合速度還得等等。」


EVOASIS 也同步導入遠端充電啟動與終止功能,讓車主可以插槍後回辦公室操作,但更關心的是「公眾使用者的公平性」——例如預約機制,他們選擇保留而非開放。


對於為何不開放先預約機制,陶百群表示:「有人會在家就預約一支裝,現場卻不能用,這會造成空裝而無效的等待,這不是停車場,我們一支槍一小時可能創造一千元營收,單位時間價值太高了,無法這樣服務。」除了營運上,對車主來說預約制也不見得公平,陶百群說道,現場車主如果看著空位卻充不到電,那車主會更氣。


高功率不等於快,真正限制來自車端


許多車主直覺認為「360 kW 就一定比 180 kW 快」,但陶百群指出:「現在多數車子峰值都在 200 kW 以下,就算你給他 360 kW,他也吃不到那麼多。」


以保時捷 Taycan 為例,雖然原廠宣稱可以支援到 320 kW,在 20% 到 80% 的充電區間,多數時間還是在 150~180 kW 左右,他表示:「我們測過很多車,用 180 跟 360 充,整段時間差不到 1 分鐘。」


反倒是場站距離、車位可用性,才是使用者真正的「感受關鍵」。陶百群說:「如果我花一倍租金蓋在你家旁邊,180 kW 也沒關係,因為你來回只花 10 分鐘,跟你去遠一點的 360 kW 站,來回 20 分鐘相比,你還是想去近的吧。」確實,如果家裡樓下就有得充,我又何必去充電站?


內湖電網瓶頸,讓堤頂成為儲能示範點


由於內湖區變電所尚未啟用,區域供電容量有限,EVOASIS 也在堤頂站將導入儲能系統作為電網緩衝,對此,陶百群表示:「台電會在負載過高時啟動搖條中斷電力,我們的儲能就是為了『不讓我們被斷電』。」


這樣的設計,也讓 EVOASIS 開始思考自己角色的轉變——從服務車主,到支援城市電力系統。「我們是微型能源節點,是電網的一部分,」他說,「未來都市的電力基礎建設,不能只是台電的事,也得靠我們這種業者參與。」


綠電無法大量提供,實踐靠轉供與碳憑證


EVOASIS 本身創立團隊就是太陽能起家,對能源邏輯理解甚深,但在都市裡,他們選擇坦率面對現實:「一整座站頂多只能蓋 20 kW 的太陽能,我們站點用電上千 kW,根本不夠看。」


因此他們改走購買再生能源憑證(REC)與轉供模式,並希望透過營運面協助企業導入碳盤查與 ESG 策略,陶百群說道:「我們可以協助企業後台管理,算出充多少電、減多少碳,甚至整合進財報。」


共享不是夢,合作不設限


陶百群強調:「(共享)這絕對是有可能的。可以讓更多人去體驗到電動車,或是去嘗試,都很好。(共享)某方面算是在推廣電動車。」他也補充:「沒有一定要跟誰,我們都是開放性的,任何廠商都有合作機會。」


果然,EVOASIS 在 7 月便正式宣布與格上租車合作,於六大站點導入 Volvo XC40 純電休旅共享租賃服務,使用者只要透過 LINE GO 或格上 Go Smart App 即可預約取車。


這項服務於 7 月 16 日開放預約,並於 7 月 18 日正式於堤頂超級綠洲啟用,讓充電站從單向補能空間,晉升為「電動車共享出發點」。


土地,是最大挑戰


面對最大的挑戰,陶百群表示還是土地。


陶百群說:「建站最核心的問題,是現在土地太貴,而且沒有一個專法去讓充電站可以去做特目。」他補充:「像加油站可以建這麼多在高速公路沿線跟精華地區,是政府之前為加油站立了一個專法,然後有管理的單位,可以讓各種的土地都變成特定目的事業用地,才能蓋加油站。」


相對於附近住戶的意願,或是施工困難度等等,陶百群跟鄭旭捷都表示,這真的還好。


而對比油車補能的加油站,因為時間成本低,營收相對高出許多,陶百群說:「現在加油站可以在這麼多精華區營運,就是因為它的營收夠大。因為一台車,一千塊五分鐘內它就可以賺到了嘛!所以一個大型的加油站,一個月的營收上千萬都有,那就是因為它走轉率快。」


而相對來說,充電站的營運成本就高出非常多,但不在於成本,而是在於營收,走轉率不夠的狀況下,不可能達到太高的營收,所以很多地方不是沒辦法蓋,而是蓋不起,對於各個充電站品牌來說,都是一樣的。


超級綠洲下一站?每一區都值得擁有


從國道服務區(如中壢、西湖)、到台中北屯與苗栗郊區,再到如今的堤頂,EVOASIS 的佈局不斷深化,也愈發精準,專訪時他們也預告了,今年內將陸續在新店央北與板橋江翠重劃區開出更大站點,形成都市內部的「快充節點網絡」。


副董事長鄭旭捷補充:「我們內部希望每一個行政區,至少都有一個中型以上的站點,讓使用者不再為了充電特地出遠門。」


報導連結:https://www.inside.com.tw/article/39128-redefining-fast-charging-hubs-from-diding-an-exclusive-interview-with-evoasis-on-building-urban-energy-nodes-with-the-super-oasis



▎ EVOASIS源點科技:


。站點詳情,請見充電APP:AndroidIOS


。充電站合作招募,請見官網:www.evoasis.com.tw/


。交流充電樁購買:www.shop.evoasis.com.tw/

  附圖說明  

EVOASIS 的董事長陶百群與 EVOASIS 副董事長鄭旭捷

bottom of page